冯嘉年:公积金买房 这把双刃剑

公积金普通户头的储蓄可用来买房,只要固定工作定期缴交,就能善用这笔存款来帮补买房的首期和支付房贷。国人不论已婚或单身,对这笔钱应该都很有感。

若在房产投资上较积极进取、敢于杠杆,把这笔钱用到极致,一些人还能把预算拉大,买更贵的房。

但对这么做的人来说,用公积金买房反而变成一把双刃剑,可能影响他们的退休财务。

公积金局数据显示,会员在2023年共提取逾148亿元买房,比2022年多了80%,也比冠病疫情前的2019年多40%。今年上半年被提出来买房的公积金也已将近70亿元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会员在2023年提出来买房的公积金,逾42%或将近63亿元是用在私宅,金额是2022年的两倍以上。这个比率在今年上半年进一步超过44%;在2019年至2022年,这个比率介于32%和39%。

这组数据背后是否存在一些现象值得关注,还须更全面的挖掘和分析。当前房价攀涨,把公积金提出来追寻更高回报率,符合投资逻辑。但另一方面,一些国人是不是动用太多公积金去追逐更高价的房子,支付更大笔房贷,曝险有没有过高?他们的退休财务保障会不会因此受影响?这些也是合理疑问。

此外,年满55岁国人若有足够公积金储蓄锁在符合条件的房子,也可选择只保留基本存款(BRS)在退休户头,将剩余的钱提出。55岁及以上国人去年取出的公积金金额超过80亿元,比前一年大增35%。

这笔钱同样可投入房地产市场。拿一些来帮子女买房如何?很应该啊!自己不帮,谁帮?自己帮,孩子能买更好的房!

私宅市场经历短暂沉静后最近又人头攒动,上周末开盘的三个新私宅和执行共管公寓(EC)项目,一举卖出1500个单位,其中位于惹兰登布树的嘉乐轩(Emerald of Katong)两天内卖出835个单位,很可能是10年来最畅销的私宅项目。

市场新一轮买气,有多少会反映在下半年被提出来买房的公积金数据上?当中有多少被用来延伸杠杆,会不会导致过度借贷?又有多少是父母帮子女垫付的首期,吃进他们的退休老本?

在新加坡,房价恒涨是人们笃信的真理。即使偶尔动荡下调,只要真理不破,没超过贷款比率顶限的借贷都不算过度,帮子女垫付首期的老本不会亏掉,要说买个房居然可能影响到退休财务,多数人恐怕不以为然。

财务规划师不是人人都有。近几年银行纷纷推出线上理财工具,可汇总个人财务数据,让我们做基本的投资、储蓄、保险和退休规划。公积金局最近推出一个退休入息规划工具(Retirement Payout Planner),让会员轻易算出将来退休后,每月能提取多少终身入息。

这些理财工具非常便捷实用,若能纳入更多市场和风险相关的数据,进行状况和压力测试,就能进一步帮助我们在投资决策时,更了解自己是否承受得住那些我们甚至都不知道的风险。

(作者是《联合早报》视频主任)

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,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!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,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