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宇翔:德国总理大热门的极右疑云

在德国大选前不足10天,世界的大气候与德国国内的小气候相互作用,使德国极右浪潮甚嚣尘上,国外有美国特朗普回归,东南方同文同种的奥地利也将迎来极右翼执政,但最直接影响德国未来的,则是总理大热门、基民盟党候选人默茨一系列向右转动作,使他蒙上极右的疑云。

在默茨领导下,基民盟在反移民议题上破天荒首次与另类选择党站在同一阵线,与原定合作组阁的社民党颇有龃龉,为德国大选后的局势投下变数。这股极右的风潮可能改变德国命运,这对同床异梦的盟友即便胜选,前景也不容乐观。

在2月9日,大选两大热门:基民盟的默茨与社民党的朔尔茨举行第三次电视辩论。这场辩论本来无甚看头,因两党在事前已然结盟,预料联盟将在2月23日德国大选后组建联合政府,回归默克尔时代两党合作的格局。

但政局变化一天也嫌多,在1月底,默茨提出包括强制遣返非法移民、限制无居留权的移民的自由,和扩大监控权力等内容的《限制流入法案》,一改默克尔时代基民盟“我们可以做到”的拥抱难民作风,最终在总席次733席中,共349票反对、338票同意,5票弃权,另有41位缺席的情况下被否决;值得注意的是,提出议案的基民盟党内有12票反水,才使议案最终被否决。

议案的支持与反对票数分布也颇堪玩味,理应是基民盟队友的社民党针锋相对,站在对立面,理应是共同敌人的极右另类选择党则支持议案,早前在“交通灯政府”内与朔尔茨撕破脸的自民党也支持。整个德国政治光谱在《限制流入法案》中泾渭分明地撕裂成左、右两派,这也为两人在2月9日的激辩埋下伏笔。

同床异梦的盟友

在1月底的《限制流入法案》被否决后,德国偏左翼的《明镜周刊》立即制作一期封面故事,讽刺默茨。封面图片里默茨的眼镜映入另类选择党的蓝底红色勾号,意指默茨的眼睛已逐步渗入另类选择党的DNA。朔尔茨对他的批评与《明镜》雷同,认为这次事件,令他无法再确信默茨今后是否也会打破现在的承诺而与选择党合作,令两党合作蒙上阴影。

维持两党合作关系的有三点,一是历史传统上两党多次组成联合政府,在1966年至1969年、2005年至2009年、2013年至2021都联合执政;二就是共同对“债务刹车”方案的改革;三是一致的外交策略。

前者只是两党的历史传统,却不是两位领袖的共同语言。默茨在基民盟党内属于右派,竞选口号也在打擦边球,要“让我们再次以德国为豪”,颇有与特朗普“让美国再次伟大”(MAGA)异曲同工之妙,不断引诱极右,让他们认为默茨是同路人,以至于基民盟左倾的前总理默克尔在1月底罕有地打破沉默,批评默茨,希望他早日回到正轨,与各方谈判,而非激化紧张的对立情绪。两人实质上难有太多互信基础可言。

两党意见较一致的是针对在2009年增加的“债务刹车”宪法条文,用以规范德国联邦政府不得为州政府举债、联邦政府的新增财务赤字不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(GDP)的0.35%等一系列规定。两党较为稳固的合作基石,则是继续支持乌克兰,也会与欧盟采取共同立场应对特朗普的关税战;两人的这一立场基本一致。

默茨作为政治人物,可谓大器晚成,现年68岁才有机会问鼎总理一职,在千禧年于党内选举败给默克尔后,更一度离开政坛,在美国投资银行贝莱德和汇丰任职,等到他的宿敌默克尔卸下基民盟党魁后,他才重投政坛。默茨近20年来都没有公职在身,一直在野,只有在银行界打滚的经验;或许这个背景让他不太按德国传统政客套路出牌,也有一点特朗普MAGA阵营以商界作风改革政坛的味道。他同样主张减税、放松对企业的过度规管。

但对于移民政策的观点,默茨一直主张限制。但他毕竟未曾执政,他是把这些姿态视为选举策略,还是不断在突破德国传统政治伦理的羁绊,为了执政,愿意与另类选择党作某种程度的合作呢?

这个问题恐怕就像白居易诗中所写的:“周公恐惧流言日,王莽谦恭未篡时;向使当年身便死,一生真伪有谁知?”

作者是旅居德国香港媒体人

您查看的内容可能不完整,部分内容和推荐被拦截!请对本站关闭广告拦截和阅读模式,或使用自带浏览器后恢复正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