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湾餐厅中毒案受害者人数持续增加,据报有中毒者告诉桃园副市长王明钜,酱料很苦。王明钜认为,元凶可能是酱料,呼吁中央彻查酱料问题。

据台湾《联合报》星期天(3月31日)报道,曾任台大医院副院长的王明钜研究了在中毒案被验出的米酵菌酸,并在行政院会上说,不能排除酱料出问题的可能。

王明钜引述医学文献介绍,米酵菌酸(Bongkrekic acid)一词源自印度尼西亚食物“Tempeh Bongkrek”,由椰渣发酵作成,外观像豆腐,但远比豆腐硬,因椰渣含大量脂肪,非常容易让产生米酵菌酸的细菌生长,1951年到1975年造成印尼平均每年288次中毒、34人死亡,1969年印尼禁止制造这种食品,但民间还是很多人偷偷制造食用,并在过程中加入柠檬汁让细菌无法生长,避免中毒。

王明钜说,椰子或玉米含大量脂肪,制造食物过程中如果不注意,使用了发酵过的椰肉制品,很可能产生米酵菌酸。

报道称,上述中毒男子21日晚上7时半来到涉事餐厅台北市宝林茶室时,只剩下粿仔条,“端来整盘颜色很重、很黑,第一口吃下去就觉得酱料非常苦,可是粿仔条本身感觉很一般 ,没什么味道”。

男子也提供用餐前拍的粿仔条照片佐证,粿仔条呈深褐色。王明钜问这名男子,为什么觉得很苦还统统吃完?男子回答:“因为很贵,就算不好吃,还是觉得要统统吃完。”

男子餐后出现恶心、呕吐症状,之后住在加护病房,抢救后状况好转,转至一般病房。

台湾星期天新增与中毒案有关两个案例,分别为43岁及54岁女性。她们食用宝林茶室的炒粿条、滑蛋河粉后,出现头晕、发烧、腹泻、呕吐等不适,已送往医院。这使得受害者人数增加到30个,其中两人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