恒大债务危机落幕 走向漫漫清盘路

香港高等法院星期一(1月29日)向中国恒大集团发出清盘令,历时两年多的恒大债务危机终于尘埃落定。尽管恒大被清盘在市场预料中,但这家房地产巨头回天乏力,对仍在谷底的中国楼市以及金融市场仍是一记重击。

香港高院法官陈静芬星期一指出,恒大清盘聆讯已持续了一年半,但公司仍未能提出具体重组方案,且不断要求延后聆讯,“现在是时候由本庭说‘适可而止’(enough is enough)了。”

恒大于2021年底发生境外债务违约,2022年6月债权人向香港高院提出清盘申请后,恒大多次提交聆讯延期申请,导致聆讯接连延后七次。有消息称,恒大在此次聆讯前曾向债权人提交新的债务重组方案,但未能达成重组协议。

恒大去年补发的财报显示,截至2022年底,集团总负债额超过2.4万亿元人民币(4548亿新元),为全球负债最多的房地产开发商。

清盘令发布后,在港上市的三只恒大系股票均盘中停牌。中国恒大下挫20.87%至0.16港元(0.03新元),恒大汽车停牌前滑落18%。跌幅最小(2.5%)的恒大物业,则将于星期二(1月30日)复牌。

过去两年恒大步履蹒跚,三只股票也反复停牌,但仍有业务运转。清盘令颁布后,恒大须停止公司业务,由清盘人对资产评估变现,并按法律规定顺序偿还债务。清盘程序终止后,公司也将随之解散。有分析称,整个过程需要至少五年时间。

业内人士指出,恒大可对清盘令提出上诉,但期间清盘过程将继续进行。若恒大还能提出新的重组方案,或有白武士入场,还有可能取消或暂停清盘令;但鉴于恒大负债过高,这一可能微乎其微。

恒大的大部分资产已被出售、被债权人扣押或被法院冻结。咨询公司德勤(Deloitte)早前分析,若恒大被清盘,债权人追偿回收率预计为3.4%。恒大董事长许家印去年因涉违法犯罪接受调查后,回收率降至低于3%。

恒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彭述刚向《联合早报》分析,恒大境外债权人追讨欠款时面临的挑战,包括陆港法律体系和清盘程序差异,跨境执行判决可能面对程序复杂和时间漫长的问题等。

恒大被清盘同天,陆港两地互认和执行民商事案件判决的安排正式生效,但互认内容并不包括破产(清盘)案件。在承认香港破产令的三个大陆试点城市中,恰巧有恒大注册地深圳,但彭述刚指出,这类试点案例并不多见。债权人除了利用陆港法律协助安排、委托大陆律师,可能也须要在大陆启动独立清盘程序等。

“由于恒大债务金额巨大,在建未完成项目遍布各省市,还有购房人付款后未取得房产等巨大社会稳定隐患因素的影响,香港法院针对恒大的清盘判决在大陆得到认可和执行,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。”

恒大集团执行总裁肖恩就清盘表示“已尽全力、非常遗憾”,并强调清盘令所涉主体是在港上市的中国恒大,集团会尽可能保障境内业务和经营稳定,稳步推进保交楼等重点工作;也会积极与清盘人沟通,依法履行相关程序。

继恒大之后,多家中国房企相继陷入债务危机,对楼市和金融市场的重创至今仍未修复。尽管官方去年来接连出台多项救市政策,但尚未逆转楼市跌势。恒大走向清盘,预计进一步冲击其他正进行重组的房企和投资者信心。

房地产咨询机构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说,恒大清盘事件演变过程令人唏嘘,是房地产金融风险领域非常重大的事件。“但清盘本身有助于更好防范化解风险,相关企业也要注意此类问题,吸取教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