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你应该去Citywalk。”
3月初在上海旅行时,走进了淮海中路一家潮流服饰店。热情的店员除了不断介绍店里最新一季的衣服,还一直与我聊天话家常。得知我和同行朋友是外国游客后,店员马上提议我们去体验上海时下最流行的旅游方式:Citywalk。
Citywalk是由城市(city)和步行(walk)这两个英文单词组成,可理解为城市漫步。店员说,Citywalk去年爆红后,上海许多街道每到周末就涌现人潮,“大家都会约上两三好友,看看建筑,逛逛小店,点杯咖啡,或是品尝美食”。
乍听之下,这不就是在大街闲逛吗?什么时候起摇身一变,取了个英文名称就时髦起来了?
在小红书搜索发现,以Citywalk为标签的笔记已近320万条,话题浏览量更超过10亿次。仔细观察,Citywalk大致分为三大类型,分别是漫无目的的漫游、有路线规划的主题步行,以及收费导赏。不过,在小红书上,大多帖文都与主打随意随心、没有明确目的地的Citywalk有关。
Citywalk不是新的概念。中国媒体报道,这个名称起源有两种说法,一是源自英国伦敦,原名为“London Walks”(伦敦漫步);另一种是这一概念诞生于19世纪的法国,法语中与之对应的词是“flaneur”(漫游者)。
无论如何,我感兴趣的是为何Citywalk会在中国走红。估计才20岁出头的店员也不清楚原因,但他认为当中少不了网络文化加持和社交平台助推。“小红书一堆人在发,大家很难不跟风。”
中国专家分析,这与近年来中国年轻人旅行消费偏好的变化有关。中国前年取消严厉的防疫措施后,外界曾预期经济将从被压抑的需求中大力反弹。但随着各项经济数据令人失望、房地产危机恶化,许多人开始担心丢掉工作或企业经营不下去。在这种集体的焦虑情绪下,人们开始注重性价比。不须要花太多钱,就可以获得旅行体验的Citywalk,自然获得青睐。
另有分析提到,由于青年失业率上升,加剧市场和社会的“内卷”压力,更多年轻人选择了“佛系”,转向追求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方式。这在一定程度上与Citywalk的概念不谋而合。还有网民说,疫情期间长途旅行受限,让更多人转而开始发掘身边的“小确幸”,关注所处的城市空间。
离开上海的前一天,我和朋友在店员推荐的“巨富长”(巨鹿路、富民路、长乐路)一带Citywalk。在这个上海年轻人气息最浓的区域里,看到的几乎都是打扮时髦的年轻男女。他们在路旁的咖啡厅里喝着咖啡、吃着点心,在餐酒馆里热烈交谈、喝着特调鸡尾酒,或是在光秃的梧桐树下一边抽烟,一边与宠物玩耍。
惬意又自在的氛围,与如今动荡的世界局势,四处弥漫的各种不确定性,形成巨大反差。Citywalk会火,或许因为这是年轻人能在面对众多不确定性时,唯一能把握和确定的事情吧。
(作者是《联合早报》中国新闻记者)